​宋朝才子朱熹、张栻宿古建宁,佳话流传中国,分袂亭成了株洲地标

2025-06-07 04:07 来源:健乐园 点击:

宋朝才子朱熹、张栻宿古建宁,佳话流传中国,分袂亭成了株洲地标

◎我是 @才晓得,喜欢本地轻松游,

人生处处有风景


株洲湘江边,有一个恢弘的地标性建筑——分袂亭,离株洲火车站不远。闲暇之时,人们来到此处,看江景,聊典故,谈人生,好不自在。

分袂亭重新之后,@才晓得 N次经过此地,只看到车窗外的壮观建筑,却一直没有机会停留、欣赏。这次,我来了,专门来了,只为854年前那一场史诗级的“分袂”之情。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看电影时,介绍“联袂主演”,我们知道读音;看到分袂亭时,却一时卡壳,“袂”字怎么读?不会是和“决”字一样读[jué]吧?听说,株洲还有“好事者”因此拍了搞笑视频:“你在哪里?”“我在分[jué]亭。”“你确定在分[jué]亭?那就‘绝交’吧。”

哈哈哈,一个长知识的笑话故事。

这个字读[mèi],袖子,分袂即是分离的意思。


@才晓得 来到分袂亭之时,是一个火热的下午。头顶烈日,走几步,便是大汗淋漓。

说来奇怪,靠近分袂亭之后,想象着宋代两大才子朱熹[xī]和张栻[shì] 在株洲吟诗会讲的画面,激动的心情渐渐平静,有了清凉之意,果然是“心静自然凉”。

有据可查的史料说,朱熹、张栻游历南岳后,1167年(宋乾道三年)农历11月23日,两人来到株洲(古称建宁,也不知道韦小宝的建宁公主,是不是与此有关?),夜宿胡氏园,吟诗唱酬。


古时交通不便,一旦分别,或是永别。两人分别之时,自然依依不舍。两大传奇才子不是吹的,张栻即兴写了一首《送元晦尊兄诗》,朱熹回赠《二诗奉酬敬夫赠言并以为别》。分袂之时,充满难舍和豪情,从此佳话流传中国。近200年后,元朝进士谢一鲁为此所感,呼朋唤友,合力修建分袂亭。自此,各朝各代文人骚客留下的“分袂”佳作,有了集中展示、交流之地。

1945年之后,分袂亭毁在日机轰炸之中。2016年,株洲易址重建分袂亭,样式大体如旧。


分袂亭的魅力有多大?从@才晓得 与央视一个摄制组的偶遇可见一斑。当天,央视一个摄制组来到株洲分袂亭,拍摄一个有关中医的视频。央视的摄制水平自然不一般,@才晓得 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趁机“偷学”了几个摄影技巧。嘿嘿,此行赚大了——看了风景,还学了手艺。


■相关链接:

张栻《送元晦尊兄诗》:

君侯起南服,豪气盖九州。顷登文石陛,忠言动宸旒。坐令声利场,缩颈仍包羞。却来卧衡门,无愧知日休。尽收湖海气,仰希洙泗游。不远关山阻,为我再月留。遗经得紬绎,心事两绸缪。超然会太极,眼底无全牛。惟兹断金友,出处宁殊谋。南山对床语,匪为林壑幽。白云政在望,归袂风飕飗。朝来出别语,已抱离索忧。妙质贵强矫,精微更穷搜。毫厘有弗察,体用岂周流。驱车万里道,中途可停辀。勉哉共无斁,邈矣追前修。

朱熹《二诗奉酬敬夫赠言并以为别》:

其(一):我行二千里,访子南山阴。不忧天风寒,况惮湘水深。辞家仲秋旦,税驾九月初。问此为何时,严冬岁云徂。劳君步玉趾,送我登南山。南山高不极,雪深路漫漫。泥行复几程,今夕宿槠洲。明当分背去,惆怅不得留。诵君赠我诗,三叹增绸缪。厚意不敢忘,为君商声讴。

其(二):昔我抱氷炭,从君识乾坤。始知太极蕴,要眇难名论。谓有宁有迹,谓无复何存。惟应酬酢处,特达见本根。万化自此流,千圣同兹源。旷然远莫御,惕若初不烦。云何学力微,未胜物欲昏。涓涓始欲达,已被黄流吞。岂知一寸胶,救此千丈浑。勉哉共无斁,此语期相敦。



◎关注+才晓得,我们一起游株洲,逛湖南,看中国,环世界,无论怎样,都要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