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所说“买东西”有何含义?为何不叫买南北,有种说法很有意思

2025-08-10 01:18 来源:健乐园 点击:

平常所说“买东西”有何含义?为何不叫买南北,有种说法很有意思

如今每次提起买物品,不管是何地的人都会说是去“买东西”,可以说东西在这个语境当中已经默认代表所有的货品。对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来不会感到疑惑,不过若是认真思考,为何买物品要叫做“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或者是其他的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位古人早就给出了答案,他就是朱熹。

提起朱熹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宋代最著名的儒学家。不仅是在中国名气高,朱熹在海外的地位更高,尤其是在日本。在日本的许多古城当中可能看不到孔子的祠庙,但却可以看到朱熹的祠庙,在日本朱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但知名度比起孔子也不遑多让。朱熹的确当得起这个地位,如果想要研究儒学,朱熹是绝对绕不开的一位人物。儒学在宋代的发展争议很大,有许多人都认为儒学在汉代被曲解,而在宋代被彻底玷污,此后的儒学与之前的儒学有着云泥之别。客观地讲,宋代儒学应该被诟病的地方确实很多,但是儒学在宋代的发展与完善,思想的系统化,以及儒学思想彻底融入百姓生活当中,也是不可否认的,而这一系列的发展,朱熹在里面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

朱熹在宋代的地位极高,他与生前落魄的孔子不同,朱熹自成名之后便一直是无数学子心中的思想榜样。朱熹的理学成为当时的官方学说,他对于儒家思想的解释和批注成为考试的答案。这也就是说,在宋代想要做官就要学习并了解朱熹的思想,所以当时朝堂上大部分的年轻官员基本上都算是他的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朱熹在当时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不过,在当时地位如此崇高的朱熹,其实并没有以“圣人”自居,相反,他非常平易近人。在宋代教育发展的很快,各地学塾和书院数量极多,其中朱熹的书院是最著名的。朱熹最喜欢在有时间的时候来到乡里,开办讲坛,向乡里的百姓讲述自己的思想,同时帮助百姓扫盲。而就是关于此,还有一件轶事。

据史书记载,朱熹有一次在一处乡里开设讲坛,附近许多百姓都来到此地,听着夫子讲述道德与思想,同时也为了观看这位著名的儒学大家。在人群当中,既有学子也有农夫和商贩,还有孩童和妇女,不过朱熹并不介意这些,他在讲台上向百姓讲述着儒家思想,百姓听的非常认真。然而就在此时,有一位年轻女子挎着竹篮路过,因为她年轻貌美,因此许多人都分神看向她,这让治学严谨的朱熹非常不喜。朱熹将那位女子喊来,向台下的人问道:“有人知道她是去做什么的吗?”有人回答说:“知道,她挎着篮子,是去买东西的!”朱熹听完继续问道:“那为什么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呢?”

听到这个问题,众人都沉默起来,这个平日里再熟悉不过的词语,此时他们竟不知如何回答。而就在此时,一位约莫十岁的孩童站了起来,说道:“夫子我知道为什么!因为东西是木金,南北是水火,因此竹篮可以装得下东西,却装不下南北!”朱熹听完之后严肃的对其他人说道:“连一个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你们不懂?”众人都羞愧的低下了头,不敢说话。朱熹接着说:“学习要认真,治学要严谨,否则将无寸进!”

通过此事,朱熹的严谨和认真跃然纸上。当然,对于此也有人表示质疑,比如有人说之所以叫“买东西”,是因为自汉代开始,长安城里就设有“东市”和“西市”,用于买卖物品,因此才叫买东西。这种说法非常有道理,不过想必朱熹是知道这一点的,他之所以夸奖那位神童,可能既有欣赏他的意思,也有批评其他人听课不认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