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必看:学金融,你后悔了吗?金融行业竟然不喜欢学金融的?

2025-08-13 15:56 来源:健乐园 点击:

金融人必看:学金融,你后悔了吗?金融行业竟然不喜欢学金融的?

有人说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机械土木两大护法;有人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有人说计算机挤破头;有人说金融行业越来越内卷。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是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更好的专业呢?

当你在面试时左边是北大,右边是清华,前一个进去的还是美国的常青藤大咖,你瞅了瞅自己手上单薄的简历表,只想立马人间蒸发!

即便你祖坟冒青烟成功的通过了面试,可到了入职实习的时候又会惊愕的发现,怎么我没有工资?等等,好像不止是没有工资这么简单,当你颤抖着双手看完手上的说明文件时,你就会赫然发现,白纸黑字那么多字,横看竖看只看出了两个字——倒贴。

学习生化环材文史哲之类的冷门专业,进大学前分数就低,有很多人是被迫调剂进去。个人也知道就业钱途不好,一进大学就会想着转行谋出路。而金融很多人拿着高分考进去,还以为是热门专业,很多人到了就业的时候才被当头一棒。

一、金融真的会成为天坑专业?

很多同学,选专业、找工作都会在知乎上查找相关信息。其上关于金融的吐槽可谓是越来越多。

“清北复交无金融;家里没背景就别进金融;进银行就是做柜员;在金融,双非基本没任何生存空间;金融要往上走,要么二代,要顶尖学历。

甚至还有的说,金融将会成为天坑专业。

网上这些关于金融的说法是真的吗?

全都是误解!

金融行业卷是真的,毕竟现在做什么不卷呢?可能发个朋友圈都会被卷。

金融是一个靠近金钱最近的行业,大众对于金融行业的信息都会莫名地放大。还有相关职场的电视剧业也在神化金融行业,一旦是精英人士就是从事金融行业的。

金融业确实是所有行业中平均学历最高的行业之一,但是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就太夸张了,要知道我们有很多双非学历的学员也都上岸了。

金融业是典型的服务业,不管服务的是发行人还是买方爸爸,金融机构让看起来最聪明能干的人去服务客户,体现“全方位的专业”,不然客户老板总觉自己花的几百万几千万肉疼,毕竟往往实业赚点血汗钱不容易;

其他服务行业同样如此,比如说律师行业、咨询行业,服务是无形且难以量化评价的,这时候提高对接人的高素质和高学历就很有必要。

假设我是大投行的,顶尖PE的,官网介绍、Pitch Book、募资材料等把团队一摆,全是漂亮的名校,多整齐多漂亮。

在这些机构名校是装逼利器,是刚需,但其他的子行业,就还好。

但是说实话,想进入金融业,学历方面,只要是符合就行,并不是越高越好。要知道即便你是清北复交,能力不行也是白搭。

金融行业确实也是看资源的,前面也说了,机构要靠高学历的人才来装逼,那么资源就是另一方面体现逼格的特性。

涉及到服务的行业,都要有点逼格,从而才能体现自身的能力。家里有背景在金融行业工作确实有先天的优势。

如果你家里有权,你就是你上司的掌中宝、大杀器!公司指望着你能帮忙摆平某些棘手问题,搞定一些关键人物的。顺便带来一些消息,一些挣钱机会。而你确实,帮得上忙!且完全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达成。

如果你家既没有钱,也没有权,还没有名校学历。去到头部核心岗位会很困难,年薪百万的概率也会很小。但确实不能因为这些来贬低金融行业,更多的是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这难道不是因为从一开始大家就对金融行业的薪资预期过高吗?其他哪个专业可以在没学历没资源的情况下年入百万呢?

说实话金融专业已经比绝大多数其他专业吃香了。如果有能力成为行业大牛,金融行业的收入在各行各业当中都绝对是首屈一指,三中一华的平均薪酬远高于互联网大厂,特别是现在大厂还在逐渐缩减人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金融专业是没有理工科那么吃香,但是,更加说明金融行业在改革发展,吸引更多行业的精英人士到行业内,所以,金融不会成为天坑专业的。

二、现阶段下,金融行业的发展怎样?

从整体上看,金融行业一直都比较热门,其职业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据大数据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 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

金融专业的就业平均工资在各大榜单都位居高位,即便有一定的中位数、平均数脱钩的现象,但是也不可否认整体工资水平的卓越,即便在三线城市的银行做柜员,也是很多人向往的稳定且薪水不错的工作。

尽管应届生金融业薪资高低不一,但是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底薪也算是相对不错的。

而且,金融和大厂相比而言,码农的工作更加不稳定,"大厂毕业"、"35岁被优化"、"内卷严重"等等,这些现象频频发生,围绕着大厂的工作从业。

反过来看,金融行业就比较稳定,因为金融机构很多都是国企,裁员、优化、毕业的情况很少发生,避免动荡人心。

而且金融行业包含各类机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等,相对来说,金融专业的选择范围广,另一方面还可以考公拿饭碗。

金融行业未来一定会更加成熟、更加专业,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未来,金融行业必然会与国际接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更多的重要商品可以用人民币结算。

金融交易市场会更加完善,期权、期货交易会更加普遍,推出个股期权。投资行业越来越偏爱国际化人才,既能吸引外资,又可以用人民币投资海外优质项目。

在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后,第三方理财机构也会向外资、合资开放,国际顶级机构会参与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竞争。

三、想进金融该如何提升自己?

金融岗位是对学校/学历的要求高一些,但对所学的专业要求并不高。

首先,金融岗位其实专业性没那么强。而且很多技能、知识、人脉是在工作中逐渐掌握的,因此专业并不重要,跨专业反而在研究领域更有优势。

另一方面则是每年求职金融领域的人数众多,为了提升招聘效率,学校/学历就成了人力部门筛选人才的第一道关卡。

还有就是大学学到的金融课程在工作中作用不大。

金融行业的核心金融岗位要么需要你输出逻辑清晰、观点新颖的行业报告;要么需要你制作纷繁复杂、完整详实的项目材料;要么需要你通过良好的沟通交流搞定机构客户,这些书本上都不会教,也没法教,只能在工作或实习中日复一日的打磨。

金融岗位所需的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能力(会用wind、会写研报点评、会写日报周报)

进阶能力(制作PPT、项目路演、估值建模)

高阶能力(公司尽调、协议谈判、项目推介)

而这些能力,基本上也只会在实习中学习摸索。

同时,金融行业内节奏快,任务重, 需要你快速的成长,因此,金融机构希望招到那种上岗就能用,说了就能懂,一点就能透的那种。

然而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许稍显稚嫩,但不断的实践磨练和知识学习才可以不断提高职场竞争力。

各个行业和整个职场都在变化的今天,想要做屹立不倒的“常胜将军”,唯有保持开放、不断调整和提升自己。

四、金融行业竟然不喜欢学金融的?

对于想进金融行业的同学们,金融专业有优势吗,专业虽符合了,但在金融行业还是理工科更吃香。

最近几年,医疗健康、企业服务、生产制造成为投资的主要领域。

报告统计显示,红杉资本中国近五年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和金额,在2021年达到高峰,披露金额近370亿元。其中,医疗健康领域投资A轮项目最多,占比超过50%。

除了医疗健康,专精特新企业亦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介绍,近年来在产业投资领域最活跃的25家龙头企业,共计投出了近400家专精特新企业。

现在都是科学家创业,一条分支是从学校出来创业,一条分支是从国外企业出来创业,博士是标配,而且多是生物、医疗等懂技术的工科、理科博士。

红杉资本合伙人周逵就曾介绍,红杉中国有一支近25人的专业医疗投资团队,团队成员绝大部分均为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的背景,定期举行行研会已内化为企业文化基因。

从投资圈上来看 ,理工科到底有多吃香?

一、理工科的相对优势到底在哪里呢?

从以往经验上看,无论是研究类、投资类、还是项目类,理工同学很多时候因为理工背景发挥了不少优势。

而且说实话我国金融教育过于理论,工作后从头学商科的东西,对于理工科的同学来说,比商科同学去学理工产业的东西容易太多。

之前认识的金融专业的朋友,说做化工的项目、能源的项目,研究起来,遇见的各种英文缩写几乎都不了解含义,相对应的中文翻译读都读不顺,只能咬着牙从百度图片中看看“这个玩意”长啥样开始,慢慢的去理解。

也听他说过同组的同事(理工科)表示:“这些问题都是最基础的专业知识....”

事实上,如果理工科的学生把自己金融方面的技能补足(真的不难),到金融的行业里,有个术语叫做:降维打击...

人们普遍认为,理工背景的人相较于经管类在数学、逻辑思维、数据分析、建模和计算机上更强,而这些正是金融类工作所不可或缺的。

金融行业的顶尖人才并不是学金融的,而是学数学、理工科专业乃至生物医药的。

首先金融毕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服务行业,那么懂被服务的对象就很重要,就像tony老师能做出我想要发型那我才会一直找他剪头发一样,很多金融机构比如公募基金,券商研究所,财务顾问等等如果能比同行更懂客户所在的行业,那么他就有更大的概率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上找到真正适合当下的优质资产,进而赚到更多的钱,也间接让资源配置更加有效。

而谁懂行业呢?当然是有产业背景的人了,应届生就是有理工科学历的人。试想假如你的公司要投资一家医药行业的公司,那么他更喜欢有医药背景的人去做研究还是纯金融背景的人呢?你说学医的不懂财务模型?那个东西很难学吗?

再者,金融科技发展到如今的地步,计算机加金融背景的人才也越来越被青睐,一个简单的例子,单纯用人去做股票分析能比得上程序去做量化分析更及时更有效吗?

金融本身是一个百搭的专业,任何专业+金融都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现在是金融科技崛起时代,计算机背景对金融加成很高。另外现在像投行、顶级券商都更倾向于理工复合背景的金融人才。

金融业自身的业务逻辑演变,不断提升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金融跨界和业态融合逐步成为新的趋势,金融与实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在场景金融下,金融服务甚至成为消费场景中的一个环节,也在催生着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金融本科知识比较浅显,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掌握,如果你在理工科本科就读期间考了金融方面的证书,也可以向导师侧面证明你的学习能力。

所以理工科背景不管是在金融考研过程中还是找工作的时候,都比单纯的金融背景更受欢迎。

二、金融行业更喜爱理工科

因为金融行业的本质其实还是研究商品和宏观经济,根据对商品价格的判断,对宏观经济的见解来挖掘投资机会。

如果一个人只懂金融理论,但是跟现货市场和国家政策脱节,那金融是做不起来的。

现在很多大银行的校招都已经不太喜欢纯金融、经济背景的毕业生了,因为这种学生只懂理论,对其他的方面一窍不通。

而银行需要有专业背景的人去给自己拉客户,如果别人的行业你完全不懂,你跟客户压根就无法沟通,怎么可能谈成业务呢。

所以现在很多银行的校招现场也出现了学机械、能源、材料、化工、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

首先行业研究这个岗位,适合具备相关行业学术背景的同学。

例如,医药行业研究适合具备生物学、制药类的同学研究。比起一直学习经济类的学生,如果本硕选择了相关行业理工科,研究生再转向金融做该行业的研究,必然有很大的优势。

现在行研越来越注重精细化和专业化分工,不再是经济学背景的学生可以通吃的时代。所以想要去一级市场PE/VC、二级市场公募买方行研、二级市场券商卖方行业研究的同学,最好有相关行业的学术背景。

其次公私募量化投资、券商自营、股权衍生品等直接进行二级市场量化投资的岗位,需要具备充足的数学和编程能力。

数学、统计学、物理学、计算机的学生在本科有过更为扎实和严苛的训练,因此更加具有竞争力。

最后从2019~2021年的招聘行情来看,开放最多的岗位是金融科技岗位(缺口很大),涉及到智能营销(客户画像)、量化开发(策略)、后台系统搭建(纯IT)等职位,基本都需要一定的编程和机器学习的能力。这算是目前的蓝海领域,银行、基金、券商都在布局这一块。

一直以来,金融企业就偏爱复合型人才,金融业属于虚拟产业,通过服务实体经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所以,金融业是需要和各行各业打交道的,跨专业的人才对于相应行业的理解更为透彻,也就受到金融企业的青睐。

比如说理工(本科)+金融(硕士)组合,处理数据、做模型能力强;还有就是行业(本科,如生物、医药等)+金融(硕士)组合,在研究相应行业时不会存在障碍。

三、最后

如果专业都可以选,首选“硬核or复合”的专业如果在经管学科内,选择越冷门的名校越好,出来找工作没那么大差别。

最多是一两份实习经历,就把专业上的差距抹平了。如果不在,其实计算机、医药等理工科专业,相对硬核,哪怕你不想干本身那行,你转行去做别的也有很多可以选。

做金融,你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就真的很喜欢其他专业背景的同学:在国内,医药大健康是可以投专题基金的,所以这些基金所需要的研究员都是需要相关专业背景;

所有的互联网项目,都需要有编程能力的研究员,固然也就偏爱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许多半导体、新材料、高端制造类的项目,也都需要物理、机械、微电子等工科专业背景。

纯正的金融“血统”的同学,真的在这些领域没什么优势。

这么看来,选理工科专业的“护城河”就很宽。可以坚持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也可以跨行到金融行业。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金融专业的同学想换到理工科专业,唯一路径就是重新高考。

如果想从事金融行业,本科最好学理工科。

(来源:51金融圈微信公众号。感谢原作者,仅用于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