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终一位被凌迟处死的人

2025-11-21 06:07 来源:健乐园 点击:

中国最终一位被凌迟处死的人

凌迟处死,是一种古时候供罚。

"凌迟"俗称"千刀万剐",是我国封建社会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之一。

"凌迟"重要是针对犯了谋反、犯上作乱、"口语狂悖"等"大逆"、"逆伦"罪的人设置的。

也就是说,"凌迟"重要是用来处死危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犯的。

"凌迟"的执行方式是将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极尽痛苦而死,让那些声称"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的好汉,想速求一死而不得,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据民间传言,"凌迟"处死时,刽子手先在犯人前大肌上割一块肉抛上天,这叫"祭天肉";第二刀叫"遮眼罩",刽子手把犯人头上的肉皮割开,耷拉下来遮住眼睛,避免犯人与刽子手四目相对,防止犯人在极其痛苦时放射出异常阴冷、恐惧的目光而使刽子手心慌意乱,影响行刑。

古代上有记载被"凌迟"处死的人,如明朝末年的大宦官刘瑾。

"例该3357刀,先10刀一歇一喝。

头一天先剐357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起开刀,一共剐了3天。

"再如明朝天启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郑曼,朱由检年间遭温体仁诬陷,以"杖母不孝"被"凌迟"处死,剐了3600刀。

这两个案子都是由皇帝钦定的,依据《大明律》量刑。

明代受刑个例

刘瑾:明武宗时代主要的宦官,1510年被处刑。

传闻磔刑凌迟三日,割三千三百刀。

据说第一天的行刑后,刘瑾回到监狱,还吃了白粥。

整个行刑过程后,燕京围观百姓,特别是受过刘瑾迫害的人及其家属,以一钱争夺其肉,下酒生食之,以泄其愤。

王杲:明末建州豪强,曾受封为建州右都指挥使。

因屡犯明边,于1575年被凌迟处死于北京。

郑鄤:朱由检年间庶吉士,被温体仁等告以"杖母奸妹"之罪,1636年凌迟处死。

袁崇焕:朱由检年间知名将领,因朱由检皇帝怀疑其谋反,以"通虏谋叛"被凌迟处死,据说当时京中百姓争啖其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