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邦与掸邦军

2025-07-31 22:11 来源:健乐园 点击:

掸邦与掸邦军

掸邦是缅甸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邦,约有650万人,至少有20多个民族聚居,主要民族有掸族(约占60%),佤族,克钦族,汉族等,掸族在中国称为傣族,在泰国称为泰族,由于同宗同源,泰国一直是掸邦地方武装的支持者。

历史上掸邦地区多次归属中国管辖,但都是由当地土司自治的“羁縻”管理。掸邦地处掸邦高原,可以看做云贵高原的延伸;山高林密,河流峡谷众多,各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风俗各异;很多武侠小说中描写的西南“养蛊之地”就是掸邦这个地方,在小说“鬼吹灯”中,胡八一在陕西棺材铺发现老板用水缸泡尸体“养蛊”的原型,就在掸邦的著名景点“因莱湖”,据传当地有个部族,将死去亲人的尸体放在钻有很多小孔的棺材里,沉入湖中,让小鱼钻进去啃食尸体,过两年将棺材捞出来,里面就都是肥美的大鱼。

1886年英国彻底吞并缅甸后,在掸邦地区设立了“掸族联邦行政区”,但这个行政区和缅甸本部是平等的,都是由总督直接管理。但英国人主要精力都在缅甸本部的“下缅甸”地区,掸邦实际上还是各土司自行管理。

二战之后,掸邦也寻求获得独立,1947年2月,昂山将军与掸族、克钦族、钦族等各族领导人在掸邦彬龙会谈并签署了“彬龙协议”,约定缅北各邦一起加入即将成立的缅甸联邦,并且充分保证各少数民族的自治地位和国民权利。虽然昂山将军在7月被暗杀,但在9月通过的“缅甸联邦宪法”中充分体现了彬龙协议精神,其中一条特别说明:自宪法颁布10年后,即1957年9月后,掸邦、克钦邦有权决定脱离或者留在缅甸联邦。。。。就是说,缅甸建国之初,就给了掸邦脱离缅甸独立的权力。

1948年缅甸正式成立,选出的首届总统是掸族人苏瑞泰,缅族人吴努担任总理,但缅甸实行的是议会制,总统无实权,权力集中在总理手中,之后大缅族主义盛行,彬龙协议给予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和平等公民权都没有得到兑现,1962年奈温发动军事政变,开始了军政府统治,军政府废除了1947年的“缅甸联邦宪法”,也就剥夺了各邦退出缅甸联邦的权力,对各邦的独立行为进行军事镇压,内战一直延续至今。

掸邦境内出现了多支地方武装力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坤沙,坤沙靠贩毒积蓄资金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武装蒙泰军,于1993年宣布掸邦独立建国,并自任这个“掸邦共和国”的总统,但乐极生悲,坤沙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围剿,缅甸政府军趁机联合泰国、佤邦,对坤沙武装进行打击,最后坤沙于1996年被迫投降,自己被软禁于仰光直至2007年去世。部分不愿意投降的手下在原团长召耀世的带领下,脱离坤沙自立门户,成立了南掸邦军,得到美泰两国的支持,如今估计总兵力约为1.5万人,编成4个旅。控制掸邦南部、东部、中部,约占掸邦的40%的地区。

2010年4月,北掸邦的一些部队接受了缅军政府的提议,受招安将所属部队改编为国家警卫部队,而攀发控制下的部队拒绝整编,并以此为基础上重建北掸邦军,在佤邦的扶持下逐渐壮大,如今估计总兵力约为8000人,控制着掸邦中北部,萨尔温江西岸地区,成为佤邦抵御缅军进攻的中间缓冲地带。

北掸邦军受到佤邦军的支持,而南掸邦军和佤邦军是死敌,双方为了争地盘打了20多年的仗,所以南北掸邦军之间也经常爆发战斗,但在有一方遭到缅军的进攻时,双方就会枪口一致对外,“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句话在南北掸邦军这里好像并不适用,“血浓于水”应该更恰当一些。

这次果敢同盟军、德昂军、若开军的联合军事行动,目前为止南北掸邦军都没有参战,从相互之间关系来讲,北掸邦军和同盟军关系较好,以前缅军进攻同盟军,北掸邦军都会参战帮忙;而南掸邦军在向中部扩张地盘的时候,经常与德昂军爆发战斗,与三兄弟联盟是敌非友。

虽然目前南北掸邦军都放弃了独立建国的主张,愿意接受高度自治,但从历史上说,掸族人的独立意识非常强,更背靠同族的泰国这一强援,邦内派系林立,不但有独立的“4大特区”,还有多支民族武装,之间关系也是错综复杂,不能简单的按“非敌即友”的标准来判断,共同的敌人应该就是缅军,但近些年来,武力威慑也好,分化利诱也好,缅军与多支民族武装达成了停火协议,掸邦与中,泰,老三国都有较长的边界线,掸邦内各民族在邻国都有同族的兄弟,所以掸邦的稳定对周边邻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