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膳食清单(收好这份膳食宝典恢复元气)
健康膳食清单(收好这份膳食宝典恢复元气)
来源:【大河健康报】
假日期间
亲人欢聚一堂
或三五好友相聚
吃吃喝喝再正常不过
那怎么吃才能吃得健康呢?
10月6日,大河健康报
以“食”为关键词
送大家一份膳食宝典
愿大家都能合理饮食
更好地享受假日时光

健康饮食,需遵循8条平衡膳食准则
今年4月,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5)》(以下简称新版膳食指南)。

根据居民营养状况调查,新版膳食指南提出了8条平衡膳食准则: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建议平均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g~300g。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推荐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1.推荐餐餐有蔬菜,每天摄入蔬菜不少于300g,深色蔬菜应占1/2;
2.推荐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g~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3.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毫升以上液态奶;
4.经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推荐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动物性食物总量120g~200g,相当于每周摄入鱼类2次或300g~500g、畜禽肉300g~500g、蛋类300g~350g。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1.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g~30g,避免过多动物性油脂及饱和脂肪酸摄入;
2.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建议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人每天饮7杯~8杯水,相当于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1.学会通过营养标签的比较,选择购买较健康的包装食品;
2.学习烹饪和掌握新工具,传承当地美味佳肴,做好一日三餐。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多人同桌应使用公筷公勺、采用分餐或份餐等卫生措施;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人都应珍惜食物,按需备餐,不铺张浪费。
“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提倡多吃鱼虾等水产类
新版膳食指南还提出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实际上源自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的膳食模式。
具有这一模式特点的人群不仅预期寿命比较长,而且发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风险也相对较低。
因此新版膳食指南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代表我国“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希望发挥其健康示范作用。
“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实际上更接近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宝塔膳食模式,提倡蔬菜水果丰富,常吃鱼虾等水产品、大豆制品和奶类,烹调清淡少盐等。
新版膳食指南也特别强调了鱼肉等水产类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相对于禽肉蛋的高摄入,我国居民的水产品摄入量较少。
鱼虾蟹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维生素等,营养丰富,且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容易消化吸收,应提高其摄入比重。
趁热吃喝不可取
“趁热吃”“趁热喝”,不少人生活中都有这种饮食习惯,殊不知,经常吃热食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 影响口腔健康
食物最先接触的就是口腔,人体的口腔黏膜非常娇嫩,耐受的温度约在50℃~60℃。
当吃东西感觉烫时,食物温度一般可达70℃,过烫饮食会使口腔黏膜充血、损伤,造成溃疡。

过烫食物对牙龈和牙齿也有害处,尤其是牙齿表面和牙龈,因为受热能力差,会引起牙龈溃烂和过敏性牙痛。
烫食还会破坏舌面的味蕾,影响味觉神经。所以不小心吃到、喝到过烫的食物,能吐就吐,别强忍着。
☞ 增加患癌风险
口腔和食道承受的食物温度最合适的范围在10℃~40℃之间,勉强能耐受的温度在50℃~60℃之间,65℃以上则会造成烫伤。
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饮用65℃以上的热饮会有致癌的风险”。

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孙海波介绍,食管对温度并不敏感,即使被烫到,也没有明显感觉。
如果长期饮食超过65℃的食物,会对食管黏膜上皮造成损害。
食管黏膜虽然有自我修复的功能,但是反复地烫伤、修复、再烫伤,会导致食道黏膜出现溃疡和炎症,长此以往,就可能诱发癌变。
过热的饮食对胃部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胃黏膜很薄,过热的饮食会损伤胃黏膜,从而引起胃炎、胃溃疡、胃黏膜粘连等。长期吃过烫的食物,还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但是,大家也不必恐慌。少量过烫饮食并不会致癌,但是经常过烫饮食会大大增加患癌的风险。
为了避免出现以上危害,食物入嘴温度建议不超过60℃。
生活中,刚出锅的面条大约70℃-80℃,刚沏好的热茶温度大约90℃,而火锅汤高达120℃。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吃饭时不妨等一等、晾一晾,安全饮食享健康。
“胃喜为补”并非想吃啥就吃啥
当前气温波动较大,多病高发,很多人希望通过饮食来调补身体。
有部分人听说中医有“胃喜为补”的说法,认为是想吃啥就吃啥,曲解了“胃喜为补”的真正医理,反而伤及了脾胃。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任献青介绍,“胃喜为补”出自清代名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
“胃喜为补”是指一个人吃的食物胃能够适应,不会出现胃疼、胃寒、腹泻等不适,为脾胃所“喜”,能够调补身体。
胃喜为体,神喜为用,胃喜通过神喜发挥调补的作用。不能望文生义,认为是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样反而会伤及胃气、损及脾阴。
“胃喜为补”要吃易于消化吸收的、身体所需的食物。如干燥的秋天可多食梨、莲藕、百合等食物。脾胃虚弱易生病的孩子可多吃山药、白菜、萝卜等时令蔬菜。
“胃喜为补”具体要怎么做?
胃喜润恶燥,喜温恶寒
胃为阳明燥土之腑,需要阴液滋润才能维持正常的通降下行,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受纳腐熟食物,故“胃喜润恶燥、喜温恶寒”。
为了顾护胃气,吃的东西不能太燥,当然也不适合太过寒凉。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水湿功能失常,容易导致水湿痰饮内生。
水湿内生又会反过来损伤脾阳,故“脾喜燥恶湿”,大家在饮食中要注意少食肥甘厚腻之品,以免生痰生湿。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平和之火能培补元气,使人体正气充足。但是过亢之火会销蚀元气,使元气减衰。
有些人在秋冬季喜欢用人参、鹿茸等大补之品,殊不知此类补品滋腻难化,反而容易给脾胃增加负担,还会内生“壮火”耗伤正气。
秋季进补时要以“平补”为主,以免阳气过亢伤及身体健康。
尤其是秋季燥邪当令,应少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体内火热之邪迫津外泄,致使人体阴阳失衡而生病。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
中医认为,“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酸味的食物可以养肝,苦味的食物可以养心,甜味的食物可以健脾,辛味的食物可以养肺,咸味的食物可以补肾。
不同味道的食物进入胃中,被消化吸收后会调补不同的脏器,会让不同的脏器“欢喜”。
因此,秋冬进补也不妨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多食相应味道的食物来调补身体。
总的来讲,只有正确理解“胃喜为补”,才能使“脾居中央以灌四旁”,为生化气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来源:综合 大河健康报、河南省肿瘤医院等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
- 22个问题判断性取向(如何辨识或确认性取向)
-
2025-11-09 09:14:46
-
- 虾和桃子一起吃会中毒,桃子和虾能一起吃吗?
-
2025-11-09 09:12:31
-
- 怎么追女孩子最有效,女孩子如何才能倒追你
-
2025-11-09 09:10:16
-
- 惹情人生气了怎么挽回,挽留情人的最好方法(情人生气了怎样挽回)
-
2025-11-09 09:08:01
-
- 当你真正喜欢一个人时,往往会产生这4种“感觉”,心动难抑!
-
2025-11-09 04:05:49
-
- 最适合农村做的六个好项目,选对了明年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
2025-11-09 04:03:34
-
- 现在央视《等着我》节目的播出时间是:每周日的22:37左右
-
2025-11-09 04:01:19
-
- "传奇教练老K:美国篮球的金色丰碑"
-
2025-11-09 03:59:04
-
- 《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侗族
-
2025-11-09 03:56:50
-
- 运营商“充话费送手机”套路已被确认,望大家相互转告,避免入坑
-
2025-11-09 03:54:35
-
- 微信可以恢复聊天记录吗
-
2025-11-09 03:52:20
-
- 燃出天际:一月霸权新番推荐,仅上映15分钟全网热度突破3亿
-
2025-11-09 03:50:05
-
- 传统正宗三鲜汤是哪三鲜,你喝的三鲜汤里有哪几样?试试这样搭配
-
2025-11-09 03:47:49
-
- 《请回答1988》中的“德善妈”李一花:这一次,我终于嫁对了
-
2025-11-09 03:45:34
-
- 对付欠钱不还,网上起诉轻松追回,老赖不再潇洒
-
2025-11-09 03:43:19
-
- 2011年——东部美洲狮灭绝
-
2025-11-09 03:41:05
-
- 1900年10月8日——惠州起义
-
2025-11-09 03:38:50
-
- 消失的文化瑰宝,北京城墙
-
2025-11-09 03:36:35
-
- 偷渡缅甸没有“赚头”只有“判头”!
-
2025-11-09 03:34:19
-
- 张起灵的年龄,120岁左右,出生在民国时期
-
2025-11-09 03:32:04



15本男主占有欲强的宠文小说推荐,《深渊女神》一生推
武汉17中上演教室门(武汉十七中教室门事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