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长子李琮因“毁容”无缘太子之位,但也曾距其一步之遥

2025-11-14 03:13 来源:健乐园 点击:

唐玄宗长子李琮因“毁容”无缘太子之位,但也曾距其一步之遥

说起大唐王朝,可能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三个皇帝了:唐太宗李世民,这个皇帝被称为天可汗,在藏文史料中都将其称作孔子化身,例如著名的《贤者喜宴》里就提到“继而朝觐孔子化身王唐太宗呈上礼物及请婚礼品,并提出(迎请)公主之意,太宗欣然,想许以公主。”第二个是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一个被承认的女皇,她的知名度和话题也是很多的,如害女儿、酷吏政治、控鹤监等等。第三个就是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这个皇帝将大唐王带到了鼎盛时期,一时之间,中国的文化、政治都成为令人神往的时代,他和杨贵妃之间的事情更是经过《长恨歌》而众所周知。而也就是这个唐明皇在位期间爆发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一蹶不振,中国文化也从开放变为了内敛,可以说这次战争不仅是唐朝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的分水岭。这次就围绕着这个著名的唐玄宗来谈谈,不过不谈后宫,只是谈一下立储问题。

李隆基是通过政变起家的,当初安乐公主和韦皇后鸩杀唐中宗李显后意图效仿武则天,而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等人将韦皇后一党一网打尽,迎请唐睿宗李旦复辟。李旦对这个儿子十分感激,在其请罪时对他说:“社稷宗庙不附于地,汝之力也。”后来太平公主掌权,这姑侄俩就从盟友转变为对手,双方经过较量后,李隆基又通过先天政变掌握了权力。这时候的李隆基就该考虑立储的问题了。

其实本来这个事不需要经过太多考虑的,按说自古有定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李隆基发妻王皇后没有子嗣就该立长子的。李隆基刚开始也确实是这个打算,他的长子是刘华妃的儿子李嗣直,后来改名为李琮。李琮还在唐睿宗复辟的时候就已经当上了许昌郡王,按照下步打算,李隆基登基后他就是顺理成章的继承人。可是他在这之前打猎的时候被豽(猴类动物)抓伤面部,毁了容,因此缺乏帝王威仪,也就与太子之位无缘了。“先天元年八月,进封郯王。”

唐玄宗长子李琮因“毁容”无缘太子之位,但也曾距其一步之遥

李隆基

李隆基虽然没让李琮当太子,却也没亏待他这个长子。“开元四年正月,遥领安西大都护,充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十三年,改封庆王,仍改名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二十一年,加太子太师,改名琮。二十四年,拜司徒。天宝元年,兼太原牧。”从这些官职可以看出来,李隆基还是很疼爱这个儿子的,虽然没立过什么功勋,却带着这么多官衔。

但是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这样的人可是经常被拿来利用的。李隆基的太子李瑛当时地位并不巩固,尤其是武惠妃专擅宫闱之后,为了把儿子李瑁扶上太子之位就必须铲除李瑛,随后就出现了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的事情。随后李隆基有所察觉到武惠妃的阴谋,坚决反对李瑁当太子,并立了皇三子李玙(唐肃宗李亨)为太子。武惠妃忿恚之下一命呜呼。

后宫的威胁消失,但是在前朝上,李玙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威胁,这就是权相李林甫。李林甫曾经参与构陷其庶兄李瑛和养母王皇后,所以对李玙心存戒心,唯恐其日后报复,便又向皇帝提出更换太子。“林甫数危太子,未得志,一日从容曰:‘古者立储君必先贤德,非有大勋力于宗稷,则莫若元子。’帝久之曰:‘庆王往年猎,为豽伤面甚。’答曰:‘破面不愈于破国乎?’帝颇惑,曰:“朕徐思之。’然太子自以谨孝闻,内外无槊言,故飞语不得入,帝无所发其猜。”

随着李琮在天宝十一载(752年)五月的薨逝,李玙地位越来越巩固,安史之乱后称帝于灵武。由于李琮去世得早,并未真正对唐肃宗产生威胁,而且兄弟俩关系也不错。所以李亨就将这个哥哥的谥号从玄宗时代的靖德太子改为奉天皇帝,并追封皇嫂窦氏恭应皇后,用帝后礼节将他们改葬于华清宫北,号称齐陵。这李琮生前没当过皇帝,死后却被追谥为皇帝,其泉下有知也很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