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导演辛爽走红,中国7代名导演,你认识几个?
《隐秘的角落》导演辛爽走红,中国7代名导演,你认识几个?
《隐秘的角落》,红了!
中国剧集里能让人把细节拿出来反复讨论的不多,《隐秘的角落》做到了。
电影质感的高级视听语言、强大的实力派演出、用常态拍出了“变态”的《隐秘的角落》一经播出,引发了广泛关注。
开播后的数据一路高走,观众呈几何倍数增长,大结局后豆瓣评分依然高达是8.9 。
随着该剧的走红,导演辛爽的名字闯进了观众的视野。
辛爽,做过朋克乐队,写过流行歌曲,拍过MV,一直到后面和朋友开了广告工作室,工作才慢慢和影视挂上了钩。
在《幻乐之城》中,辛爽就曾和任素汐、萧敬腾等合作导演了五部作品,用实力证明了自己这个广告导演也可以拍好故事片,也因此和《隐秘的角落》结缘。
《隐秘的角落》的花絮中,有一个叫做“倾囊相授,薪火相传”,里面记录了老一辈演员给小演员们认真教戏的情景。
其实,中国导演们亦是如此,正是他们薪火相传的代际史构成了中国导演的百年奋斗史。
贾樟柯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任何电影都只有在它诞生的年代才能拍出来。”
确实如此,不同的年代孕育了不同的导演,从而创作了不同的作品。而他们所经历的不同时代构成了历代导演的代际特性。
官商逆子郑正秋:中国电影之父
第一代导演被称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他们主要是指在上世纪初叶默片时代的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任彭年等大概100人左右,其中成就最大的,是被誉为“中国电影之父”的郑正秋。
郑正秋是上世纪初正儿八经的富二代,但他的前半生并不成功:
读书肄业;父亲为他捐了官,当了两年觉得无味辞官不干了;自己经商几年以后生意亏本也不干了。
但是有一件事他坚持下来了:看戏。
郑正秋是当时上海滩人尽皆知的戏呆子,特别爱看戏,也特别爱评戏,并且这事还成了自己的职业,成了当时大上海有名的剧评家。
但是后来他觉得老戏中宣传的东西太过于封建落后,于是自己动手写新剧。
张石川后来想拍电影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因为张石川完全不懂电影,也不懂戏剧,但是郑正秋是行家,也最懂观众心理。
于是俩人一拍即合,成立了新民公司。
他们在一起拍过多部电影,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部电影:
一是1913年由郑正秋亲自编写剧本、与张石川合作导演的《难夫难妻》,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夏衍更是誉其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另一部就是1923年出品的《孤儿救祖记》。
在“唯兴趣是尚”的那个时代,郑正秋的作品独有风骨。在大家都忙着迎合市场拍娱乐电影挣钱的时候,他却把很多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都拍进了电影里,试图让电影去表达、去教育,可以说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是非常前卫的想法和实验。
热血追梦蔡楚生:走入国际视野的第二代
有了第一代导演的铺垫,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崭露头角的第二代导演,以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费穆、袁牧之等为代表,更多的体现出了导演的独立价值,并且完成了中国电影历史一些重要转变。
在第二代导演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影大师蔡楚生。
蔡楚生年轻的时候,是典型的热血追梦少年:为了能和摄像机朝夕相处,他可以跑前跑后的给《白芙蓉》帮忙;
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呆运》后,他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书给父亲,自己一个人跑到上海追逐自己的电影梦。
但是现实哪里那么容易,到了上海他四处碰壁,并不如意。
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跑到郑正秋的家门口,敲门,毛遂自荐。
而正是这一次大胆的尝试,他叩开了机会的大门:郑正秋很赏识他,认为他是有抱负、有情怀的年轻导演,力排众议把他签入了明星公司,这才圆了他的大上海导演梦。
事实证明,他也确实有能力。
他执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引起起巨大轰动,连映三个多月。
他拍出的《渔光曲》,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获得国际奖励的影片,成了第一位走入国际视野的中国导演。
后来,在电影《归来》中,陈道明饰演的陆焉识弹奏的那首钢琴曲,就是渔光曲。而这个细节是张艺谋导演专门向这部名作致敬。
人民艺术家谢晋:曲折中创造经典的第三代
第三代导演指的是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北影四大帅”,分别是淡雅深邃的水华、朴实自然的成荫、明快奔放的凌子风、浓郁炽烈的崔嵬这四位不同艺术风格的导演。
“两谢”,南谢是谢晋,北谢是谢铁骊。
在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有一部老电影为了致敬当年的拍摄导演,重新进行了沪语方言版的配音,这部电影就是《大李、小李和老李》,而这位导演,就是谢晋。
谢晋的一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他当过流亡学生、演过话剧、做过场记,直到1948年他回到上海的时候,才开始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特殊10年里,正值壮年的他被关在牛棚里,被拉出来批斗了200多场,年迈的父母也受到了牵连:先是爸爸受不了了,1968年选择了自杀离世。然后是他的妈妈也受不了了,1969也自杀离世了。
自己被批斗他可以忍受,但是两年之间,因为自己的原因,父母双亡,这件事对谢晋的打击非常大。
谢晋最终挺过了这特殊的10年,可是谁也想不到,后面又有了纷争。
1986年7月18日,朱大可写了一篇文章,叫《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拉开了对谢晋浩大的批斗序幕。
谢晋再次被卷入这场讨论中,无数人开始对他口诛笔伐。
但是因为热爱,无论经受怎样的打击,谢晋始终没有放弃过电影。
从影60年,导演了36部作品,获奖无数。
他用镜头为笔,记录了中国50多年来的社会变动和时代变迁,拍出了《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春苗》、《啊!摇篮》、《牧马人》、《芙蓉镇》、《天云山传奇》、《鸦片战争》、《女足九号》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他延续了郑正秋、蔡楚生开创的上海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传统,在他的作品中,始终有文人思想和家国情怀。
女性诗意张暖忻:第四代女导演的前卫
第四代导演主要是6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这一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有:张暖忻《青春祭》、《沙鸥》;谢飞的《黑骏马》、《本命年》;黄建中的《小花》、黄蜀芹《人鬼情》、滕文骥《生活的颤音》等。
这一代导演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女导演这个群体。
在这之前,女导演始终没有活跃在中国导演舞台上,但是从这一代开始有了,而且特别优秀!
她们有独特的女性视角,有不同的影像表达,而这个时期女导演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张暖忻。
张暖忻,1962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给谢晋当过助手。
1981年的时候,她独立执导了个人首部电影《沙鸥》,大获成功,并且获得了金鸡奖导演特别奖。
张暖忻的身上有独特的女性诗意,她曾说过:“艺术不是生活自然的再现,我希望银幕上再现的生活要比现实更深沉、更浓重。使影片以朴素、清新的姿态,体现出哲理和诗意。”
只是特别可惜的是,拥有前卫视角的张暖忻导演,1995年因癌症晚期病逝于北京,享年55岁。
如果她还在世的话,一定会出现更多更好的女导演作品。
大导演陈凯歌:文艺专心男
第五代导演主要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可以说这一代导演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最辉煌的一代,他们囊获了国内外多项大奖。
这一代导演代表人物大家耳熟能详: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吴子牛、张军钊、李少红等,他们经典代表作有《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黄土地》、《一个和八个》、《我们的角落》、《大磨坊》等。
第五代这么多叱诧风云的导演里要选一个领军人物的话,陈凯歌当之无愧。
陈凯歌的出身,是正儿八经的“导二代”:他的父亲也是制片厂的导演。
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以后,他拍了处女作《黄土地》,一炮而红。
在当时,他是导演,张艺谋是他的摄像。
我们说陈凯歌是一位大导演,而不只是一位名导演。
区别在哪里呢?名导演,是你拍出了有名的电影了,有了名声了,你就可以是名导演。
但是大导演就不一样了,你得有名还得有德。
论名, 他国内外获奖无数,更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棕榈奖得主。
论德,陈凯歌是真正醉心于电影事业的,他的身上,有赤诚的少年心,有真诚的匠心,他为了拍一部电影,可以花6年时间,自己建了一座唐城。
更有意思的是陈凯歌和陈红结婚20多年,没闹过任何婚内绯闻,而他是出了名的宠妻狂人。
有人开玩笑,说他是导演界里不可多得的“文艺专心男”。
《妖猫传》等几部作品出来以后,近几年大家对他的争议比较大。
其实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他拍过中国电影史上的巅峰影片《霸王别姬》,那么大家对他的期许就会特别的高。当大家看到的和期待的不一样的时候,会特别失望,继而愤怒,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不管怎么争议,陈凯歌始终都是陈凯歌,他身上的才华,他拍过的影片,让他成为中国导演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座高山。
晃动的娄烨:第六代的理想主义者
第六代导演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并在90年代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导演,代表人物有张元、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管虎、宁浩、陆川等。
娄烨,国内导演中为数不多的理想主义者,北影导演系毕业。
辛爽红了以后,有人评价他是“加了稳定器的娄烨”,为什么呢?
因为两个人都特别爱用长镜头,而且画风比较相似,但是娄烨的电影有个特点,就是画面不稳定。
娄烨拍摄的时候喜欢肩扛摄像机,所以电影里面镜头震动的比较厉害,个人风格很明显。
他的电影画风文艺,题材小众。
喜欢聚焦在草根和边缘人士,比如小偷,妓女,盲人按摩师,同性恋等,他拍的电影经常被戏称为“游走在过审边缘”。
他拍的处女座《周末情人》也是一片成名,拿了最佳导演奖。
随后他一直按照他自己的步调拍摄,直到2006年的《颐和园》,获得了金棕榈奖的提名但是因为还没过审就拿到国外去违规参赛,所以他被罚五年内不得拍片。
随后他拍了《浮城谜事》、《推拿》等作品,口碑一直都很好。
其实第六代的导演们很难归纳出一个整体特性或者电影精神,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追求,可以追求艺术也可以追求市场,而他们自己本身似乎也不是很乐意被归纳被定性。
多元化下消失的第七代
王小帅曾经说:“第六代导演之后不可能再出现能划代的电影人,没有所谓的第七代,因为他们没有共性。”
中国导演的代际划分背后是公民的共同记忆,比如说特殊十年,改革开放等这些大的社会动荡,带来了认识和行为上的一致性。
国家的繁荣稳定,让我们可以安安心心的去思考更多不同层面的东西,这个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导演们越来越不希望被定义被归类,他们渴望展现丰富的个体多样性。
所以第七代迟迟都没有被定义,被称为“集体消失”的第七代。
《无问西东》的导演李芳芳曾说:
“无问西东,意指德行东西融会贯通,无论外界如何左右,都要保持对自己真诚,做真实的自己,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这句话可以用作对历代中国导演奋斗史的总结,也可以用作对未来中国导演的祝福。
展望中国导演史,代际划分是会就此终止,还是会继续,我们无从猜测。
但是历代导演间的技艺传承却像一根暗线,串起了中国百年导演史。
这种技艺传承在过去从未断过,在未来必然也将继续。
. END .
【文| 慕莲霄】
【编辑| 知愚姑娘】
【排版 | 知愚姑娘】
-
- 推行“老有所为”的必要性、困境及其对策建议
-
2025-05-29 08:04:06
-
- 蒋英真实事件过程全记录,揭秘钱学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2025-05-29 08:01:52
-
- 张淇与黑豹乐队:凝视困境,保持清醒
-
2025-05-29 07:59:37
-
- 《摩登家庭》22年,六大主演境遇不同,退圈、离世,赵明明太遗憾
-
2025-05-29 07:57:23
-
- 那些既好看又好吃的锡纸菜
-
2025-05-29 07:55:09
-
- 盘点中国最富裕的五个省份和最穷的五个省份,你的家乡上榜了没有
-
2025-05-29 07:52:55
-
- 聊斋故事《素秋》
-
2025-05-29 07:50:40
-
- 榆树湾之恋(近现代情感故事连载十九)
-
2025-05-29 07:48:26
-
- 探析侨报网和侨报纽约网界面设计的问题
-
2025-05-29 07:46:12
-
- 曾被马来西亚侵占的琼台礁,价值远超黄岩岛?吹填后有何好处
-
2025-05-29 07:43:58
-
- 高原式道德书写与精神家园的重建,从《你在高原》看道德的复杂性
-
2025-05-29 07:41:44
-
- “铁扇公主”王凤霞:嫁给“孙悟空”惹人羡,然而38岁消香玉陨
-
2025-05-29 07:39:29
-
- 中国香港警察架构和警衔详解
-
2025-05-29 07:37:15
-
- 武林风云榜|杨茁:重新出发,迎接新的挑战!
-
2025-05-29 07:35:01
-
- 持续关注!21省市高考提前批投档线已公布!
-
2025-05-28 07:44:26
-
- 思悼世子:被老爹关进米柜八天八夜,而活活饿死的王位继承人
-
2025-05-28 07:42:12
-
- 数说NBA2017届新秀:天赋出色的一届,3位迎来全明星首秀
-
2025-05-28 07:39:58
-
- 刘慈欣《地火》| 人类所经历的苦难都有价值
-
2025-05-28 07:37:44
-
- 十五本经典末世流小说,讲述了不一样的末日世界,强烈推荐一看!
-
2025-05-28 07:35:29
-
- 一支被遗忘的特种部队的最后一搏,回顾1971年韩国8.23实尾岛事件
-
2025-05-28 07: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