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看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溶化改造俘虏兵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看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溶化改造俘虏兵
文/郑林华
某部队“诉苦”现场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空前,解放军虽然不断打胜仗,而且有土改翻身农民作为补充,但仍然深感兵源奇缺,因此,国民党军俘虏兵就成为重要的补充兵源。
可是,昨天还是战场上互相厮杀的敌人,今天他们放下武器成为俘虏,明天就要他们调转枪口去打之前的“自己人”,谈何容易!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恰恰能够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完成对俘虏兵的溶化改造。
诉苦教育启发俘虏兵的阶级觉悟
彭德怀对解放战士(指被解放军俘虏,经过教育、参加解放军的原国民党军士兵)的家庭成分有过调查统计:一般的贫农占70%,中农、雇工和其他贫民约占25%,出身于地主富农和其他剥削阶级的占5%。
这说明大多数俘虏兵其实也是工农出身,与解放军都来自同一个阶级,只是他们没有觉悟到被蒋介石强迫去打内战,是在残害中华民族和他们自己。中国共产党具有博大的胸襟,并不只是要消灭敌人:“我们人民军队是一所大学校,我们的目的是要救中国,我们珍视中华民族的精华,要尽可能最好的教育他们,组织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教育俘虏兵的最好方式是诉苦。诉苦就是控诉地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之苦,控诉国民党反动军队压迫士兵、群众之苦。诉苦运动是群众性的教育运动,是当时提高阶级觉悟最生动、最有效的办法。
大家根据切身体会来诉旧社会的苦,诉遭受剥削压迫之苦,以提高大家的阶级觉悟,自觉地去奋勇杀敌。诉苦的流程一般是指战员们先倒苦水,后挖苦根,让大家明白什么是剥削,什么是阶级,再通过归纳总结,挖苦根自然就挖到蒋介石所代表的“三座大山”,于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彻底挖掉苦根就成为大家的共同心愿。
这用领导讲课等抽象说教的办法是不能奏效的,必须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诉苦典型启发教育群众,使他们普遍自觉地参加诉苦,才能达到诉苦教育的目的。
在全军诉苦运动中,解放战士的苦水最多,教育效果也最显著。著名的解放战士先进典型、晋冀鲁豫野战军普通一兵王克勤就是这样被教育改造的。他参加了诉苦大会。战士们字字带血、声声带泪地诉说家史,有的父亲被地主恶霸杀害,有的母亲被逼得拖儿带女逃荒要饭,一段段血泪斑斑的真实苦难史大大激发了他的阶级觉悟。
他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悲惨遭遇:他出生在安徽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家人靠租种地主的三亩薄田度日,生活十分艰难。后来父亲因地租太高同地主吵了几句,竟被打成重伤。王克勤13岁时,父亲含恨早亡,母亲带着年少的他和弟弟背井离乡沿街乞讨,在死亡线上挣扎。后来他又被国民党抓壮丁,一家人生离死别。
散会后,他饭也没吃就躺下了,一夜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第二天的诉苦大会他第一个走上讲台,声音嘶哑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给他一家带来的沉重苦难。他边哭边说:“现在我才真正明白,当八路军是为穷人干,当国民党军是为老财干。我一定要在八路军里好好干下去,牺牲了也是光荣的。”
诉苦教育使王克勤真正明白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道理。与王克勤一样,绝大多数解放战士都有一本不同程度的血泪账,通过挖苦根,算剥削账,他们真正认识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回可懂得了我手中的枪该瞄准谁了。”经过诉苦教育启发阶级觉悟后,他们作战都十分英勇。
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58旅第716团通信队解放战士于德水也是诉苦运动中涌现的一个典型。他在军人大会上控诉:“我家5口人租种40亩地,后来父亲眼瞎了不能种地,欠的租子还不起,老财把耕牛拉走了。全家人没法过,父亲打短工,母亲、妹妹做针线,我去给老财放羊。老财嫌我吃得多不要了,父亲又送我到铁厂拉风箱。
年底结账给铁不给钱,说了好多好话,才给了点钱回家过年。腊月二十八我被抓了兵。正月初三父亲来看我,因为衣衫破烂不准进,在外面转了三天,碰到我出来才把父亲带进去。父亲掏出糠窝窝吃,我看了伤心,到伙房要点饭。
司务长强硬地说:‘要吃饭拿钱来。’”诉说到苦处,于德水放声大哭,在场的人无不落泪。大家劝他不要说了,他一抹眼泪坚决地说:“我还要说,国民党那里我们穷人吃不开的。解放军就不同,我刚被俘过来就看到对来队家属招待得很好,回去时免费坐火车,还送钱……”说到这里,想起在国民党军队和在解放军两重天般的境遇,他又哭了起来。
即使是一些思想糊涂的兵痞,解放军也能改造过来。华东野战军某部在诉苦时,一开始没有采取正确的操作方式,不是由具体到抽象,而是从抽象到抽象。大家一说就是蒋介石卖国打内战的罪恶,美国如何侵略中国之类。
一个俘虏兵听后站起来说:“蒋介石怎么压迫人呢?我是贵州人,从贵州坐飞机到浙江,又从浙江坐飞机到南京,又从南京到徐州,不是蒋介石我哪里能坐到飞机?美国人帮助中国军队武器、金钱打日本,怎么是侵略?”他不参加诉苦大会就走了。大家一研究,发现他是一个兵痞,长期受统治者的情感蒙蔽,一时不容易认识到阶级压迫和觉悟起来。
但他认为自己被共产党捉住了却没被共产党杀掉,共产党就是他的恩人,他要报恩就决定不开小差,坚决为共产党打仗。于是,大家先从生活上团结他,有目的地和他一起吃饭闲谈,有时顺便把他带到诉苦大会会场听人诉苦。
一开始,他还反感,直到有一次,这个俘虏兵听到另一个解放战士诉苦说他父亲死了,他母亲卖身养活他长大,但他又被蒋军抓壮丁抓走,他母亲挨饿等悲惨情景,全场战士听后都哭了,这个俘虏兵也哭了。
大家问他:“你为什么哭?”他答:“这和我的历史一样。”大家又问他:“你为什么不诉苦?”他说:“这和蒋介石、美国人没有关系,又不是蒋介石、美国使我这样的。”后来经过大家解释和启发,他才慢慢觉悟过来,懂得了自己受苦难的总原因和中国人民今后的出路。
1947年,朱德在全国土地会议上讲整军问题时指出,现在部队中出现了“三合”班:从国民党军队过来的解放战士、老八路、土改后参军的新战士,这三种人编在一个班里,开个诉苦会就都合拢了。解放区是怎样土改的知道了,蒋管区农民的苦处怎么样也知道了,八路军的好传统、好作风也知道了。
一视同仁增强俘虏兵的心理归属感
正确对待俘虏兵,是人民军队从红军时期就开始执行的一项重要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真正平等的新型人民军队。对于加入解放军的俘虏兵,对他们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仅仅从“解放战士”这个特别的称呼,就可以看出解放军从来没有鄙视他们,而是真正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诚然,有个别指战员对解放战士有过偏见,比如华东野战军对解放战士进行立功运动时,有的同志反对搞立功:“老子革命十多年,打过多少仗也没有立功,毛孩子打过几次仗就立功?”有的人则是老一套:“对俘虏兵这样好是乱来,我的功这样大也没有这样。”还有些人认为解放战士“当过国民党兵就改变了成分”。
但事实证明这些说法是不正确的。解放战士绝大多数出身于贫苦家庭,他们当国民党兵,都是反动政府强迫抽丁抓兵或被富人雇用,是迫不得已。在整军运动中,解放军广大指战员对解放战士一视同仁,只把混进来的兵痞流氓分子作了清洗处理。
在提拔干部、发展党员、评功授奖问题上,都同样对待,使他们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叶飞曾经问过一个解放战士战斗英雄:你在国民党军队当兵时怕死,如今为什么打仗那么勇敢?他回答:过去是被迫当兵,不愿为他们卖命;现在我是人民战士,是为了整个被压迫阶级的解放,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而当兵打仗,就是死了也感到光荣,是值得的。这个解放战士的回答给叶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王克勤的例子可以说明持有这种心态的解放战士并非少数。王克勤19岁被国民党抓壮丁去当兵,在国民党军队里受了6年的欺骗和虐待,参加解放军后,深感自己是生活在两个世界。在人民军队里官兵平等,吃穿一样,互相关心,亲如手足,他觉得自己这才“真正活得像个人”。
有一次他突然病了,班长给他端水喂药,排长和连长多次看望他,连长还拿出自己的津贴买可口的东西给他吃。这些都使王克勤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他想:为什么解放军官兵这么亲切?为什么解放军走到哪里都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而国民党军所到之处就十室九空呢?通过两种军队的亲身体验和鲜明对比,他终于悟出一个道理:国民党兵是给地主老财干的,解放军才是为穷苦老百姓求解放、谋幸福的。
1946年10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打响了歼灭国民党军王牌整编11师的龙凤战役。此时王克勤已从一名普通战士升为6纵18旅某团机枪班班长,他带领班里7名战士(班里有4个新兵,都是才从家里出来的农民,其中3个新兵连投弹、打枪都不会,更不知打仗是怎么回事了)参加了徐庄坚守战。
王克勤战场经验丰富,一到徐庄就教大家做工事。新战士胆小没有经验,看到敌人炮弹打过来就沉不住气,老想跑到另一个地方。王克勤告诉大家:“同志们不要跑,炮弹第一次打到那里,第二次绝对打不到那里,你一跑就刚好赶上炮弹。”他一听炮弹出口,就立即叫大家趴下不要动。
敌人猛烈炮击徐庄,解放军阵地里全是炮弹碎片,随便在地上一抓就有七八块。该班激战一天击退敌40多次进攻,自己无一伤亡,胜利完成战斗任务。战斗结束后,旅部给该班记一等功。王克勤本人不仅成了全军著名的战斗英雄,还被提升为排长。
在加入解放军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立战功9次,不但提干,还被发展为共产党员,多次荣获“杀敌模范”“爱兵模范”“爱民模范”“模范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当时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还发表了《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的重要社论,号召全解放区军民向王克勤学习。作为一个俘虏兵,一个参加解放军仅有一年的解放战士,能得到这样的荣誉和奖励,对王克勤和广大俘虏兵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激励。
官兵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图为连长背着生病的战士行军
陈毅对于一视同仁改造俘虏兵有过很好的描述:华东野战军每一战役过后,每个团往往要补充1000多名俘虏兵,俘来后就给发枪打仗。我们溶化俘虏有一套经验:一是用老解放战士争取俘虏兵;二是用翻身农民战士教育俘虏;三是不搜他们的腰包,失掉东西给一定的赔偿;四是民工教育俘虏。我军每团都有二三百名民工,其中有四五十岁的老农民,他们虽不洗面,手脚很黑,穿着便衣,但经过减租减息与土地改革,阶级觉悟很高,时事政策都了解,利用他们向俘虏兵宣传教育,使俘虏兵感觉了不起,一个老百姓知道的东西这样多,往往比指导员或高级干部的讲话作用还大。很多解放战士再经过评功记功,给他们挂上红布条,升为班长,他们就高兴得很:“在蒋介石那里,当兵一辈子升不了,到解放军不几天就升了班长。”
周恩来曾经有过统计:三年解放战争,解放军伤亡143万人,消灭敌人569万人,其中被我们俘虏的人数达到70%,而俘虏中变成解放军的有280万。1949年4月,他在北平告诉一些爱国人士和大学教授:我们的战士有很大部分是俘虏过来的,称为解放战士。有的部队解放战士竟占80%,少的也占20%~60%,平均占65%~70%。
对于俘虏,我们实行即俘、即查、即补、即训、即打的办法,就是说士兵一俘虏过来就补充到部队,经过诉苦教育,就参加作战。在打黄百韬时,情形竟发展到上午的俘虏下午就参加作战。
当时的解放战士现在有许多已经做了排长、连长,这种情形是世界战史上所少有的。当年7月,他又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作政治报告时对解放军改造俘虏兵的经验加以总结:“最近三年来,人民解放军又经过了一次改造。我为什么要用改造这两个字呢?
因为它的绝大部分战士,不久以前还是俘虏兵,不经过改造就不能遵守解放军的纪律。最有效的改造武器,就是唤起他们的阶级觉悟,实行诉苦运动和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的‘三查’运动,评干部、评党员、评战功的‘三评’运动,使他们感到大家的出身都是劳动人民,都曾受过反动派的压迫剥削,人民解放军是劳动人民的军队,大家应该团结一致,为自己的利益,向曾经压迫他们、剥削他们的仇人作战。”
有赖于解放军高效管用的政治工作,在解放战争中,特别是解放军转入大反攻以后,部队中俘虏兵的数量越来越多,在连队战士中占80%以上。当时真是前两个小时还是国民党兵,过两个小时就成了解放战士。有的甚至还未来得及上连队的花名册,就在战斗中牺牲了,成了无名烈士,这是常有的事。解放战争的胜利,确有解放战士的一份功劳。■
欢迎订阅《党史博览》,呈现更多优质好文
(微信公众号搜索“党史博览”
https://mmbizurl.cn/s/s391U0jQO)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
- 中印教科书里的1962:印度真是no face 到极点
-
2025-08-15 19:28:19
-
- 东晋门阀政治(终)——太原王氏
-
2025-08-15 19:25:58
-
- 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
-
2025-08-15 19:23:40
-
- 开卷未必有益的例子(开卷未必有益)
-
2025-08-15 14:48:03
-
- 仙人掌的精神品质是 仙人掌的品质和精神是什么
-
2025-08-15 14:45:48
-
- 桌面便条(电脑桌面如何添加便签 桌面添加便签的方法是什么)
-
2025-08-15 14:43:33
-
- 肉桂与桂皮的区别,桂皮图片
-
2025-08-15 14:41:18
-
- 卡片排行榜(奥特曼卡片排行榜)
-
2025-08-15 14:39:03
-
- 射手男到底有多渣 射手男都是渣男吗
-
2025-08-15 14:36:47
-
- DNF主播翅膀刚宣布跳槽 斗鱼方第一时间发布1000W违约金追责声明
-
2025-08-15 14:34:31
-
- 含羞草有毒吗 含羞草,见过吧!有毒
-
2025-08-15 14:32:14
-
- 泛海 股票 泛海控股收盘价是多少
-
2025-08-15 14:29:58
-
- 三元催化器清洗(三元催化器清洗多少钱)
-
2025-08-15 14:27:43
-
- 棒棒是什么工作(做棒棒是什么工作)
-
2025-08-15 14:25:27
-
- 黄齐历代帝王
-
2025-08-15 14:23:12
-
- 白果最简单的去壳方法(白果要怎样去壳)
-
2025-08-15 14:20:56
-
- microled显示器三星 microled显示器
-
2025-08-15 14:18:41
-
- 球兰怎么换盆
-
2025-08-15 14:16:25
-
- 鱼肉的热量有多高 鱼肉的热量大吗
-
2025-08-15 14:14:09
-
- 个人食品检测要去哪里(个人食品检测要去哪里检测)
-
2025-08-15 14: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