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青:15岁从军令粟裕一见钟情,61岁得痛苦遗物,93岁谢世

2025-08-16 06:26 来源:健乐园 点击:

楚青:15岁从军令粟裕一见钟情,61岁得痛苦遗物,93岁谢世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6年,北京301医院的地下告别厅中举行着一场盛大的悼念仪式,来往人员无不悲痛掩面哭泣。原来,此仪式的主人公是开国大将粟裕的夫人——楚青。

“我们遵照母亲生前的嘱托,丧事办理一切从简。”

粟裕

、粟裕与楚青的长子粟戎生哽咽地发言,简单的一句话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楚青的一生:为国家与人民奉献一切,且对自己吝啬如初。

楚青如何与粟裕认识?他们走到一起经历了怎样的一波三折?为何都说楚青在61岁时得到一份痛苦遗物呢?

虽为富家小姐,却颇具报国心

楚青

“父亲,我不愿意待在你们给我的温室中生长,更何况现下战乱四起,我们手握的一方净土,又能苟延残喘几时呢!”

1938年,全面抗战的时间已经过去7个年头,各地战火不断,百姓们流离失所,在水深火热中呜咽哭喊。此时,不少青年志士纷纷站出来,凭着一腔爱国热血,踏上革命道路。

而刚满15岁的楚青,也勇敢地向父亲表达出心中所想。毫无疑问的,她遭到父亲的决绝的反对,甚至连亲朋好友都认为她“身在福中不知福”。

粟裕与楚青

原来,楚青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

1923年,江苏扬州的一处高门大户中,传来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声。等候多时的詹父詹克明激动万分,说:“好不容易得来一个女儿,我要把她当做掌上明珠般爱护。”

能说出这番霸气的话,足以证明詹家的财力。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詹克明是有名的一位银行家,祖上基业也相当殷实,在当地属于有头有脸的大家。

粟裕与楚青

詹克明对女儿爱不释手,当即起名“詹永珠”(后来改为楚青),其名字中的苦心与寓意显而易见。但是,他预料不到,自己的女儿竟然向往“巾帼英雄”的形象,立志要保家卫国。

自楚青(文中皆用此名代詹永珠)懂事起,父亲专门请来私塾先生到家中教学,而且琴棋书画等各种大家闺秀应掌握的才能,也悉数请人指导。

粟裕

因此,她渐渐成长为一名聪明、乖巧的富家小姐。按照父母的期望,她会在不远的将来出国留学,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战火蔓延到江苏各地,詹家为了生存,不得不前往教堂避难。

正是这次经历,成了楚青参加革命的契机。

那天,日军的铁蹄踏上扬州的土地,对高门显赫的大家进行搜刮,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快就瞄上詹家。好在詹克明提前得知情报,通知教堂牧师前来接应。

粟裕

在詹家小心翼翼前往教堂的路上,到处都能听见人们的哀嚎声。其中有一名乞讨的小女孩,看见日本兵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急忙躲闪却被绊倒在地,紧接着被日本人刺死,血液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楚青看到后眼中含泪,不自觉地走上前,幸好被父亲及时拦住,逃离了现场。但她始终无法忘却那名与自己同龄却惨遭毒手的女孩,而且渐渐明了:我泱泱大国会有如此悲惨的社会现状,全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

楚青

从那时起,楚青不再是只知道自己保命的闺阁小姐,而是一名怀揣着爱国心的青年志士。在教堂的私塾学习中,她更是深受先进思想的影响,确定了参军报国的决心。

可是,对于詹父而言,女儿的这种“可怕”想法,无异于要他的命。而这也意味着楚青踏入革命道路前就要面临众多艰难险阻的考验。

一开始,楚青尝试着向父亲灌输报国思想,但詹父毫无疑问地回绝:“正逢乱世,为父尽全力护你平安,也算绰绰有余。若你远走,万一生命遇险,为父心碎余生,你怎舍得啊!”

粟裕与楚青

楚青知道父亲的苦心,但也清楚“国安,家安”的传世道理。见说服家人无果,她只能采用极端方法——离家出走。

可是,詹父也拿捏住女儿的小心思,几次三番地阻挠,还警告道:“若你此刻离家,断绝父女关系,以后沧海桑田,我再不是你的父亲。”

父亲的怒火,未能让楚青打消革命信念。在这天的午夜,她悄悄地离开教堂,走到远处,面向父亲的方向深叩首:“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女儿对不起父亲,如若有命存活,必将结草衔环以报养育之恩。”

粟裕与楚青

楚青泪眼婆娑,却不加任何犹豫,头也不回地离开。可是,跨过第一个难关的她,丝毫预料不到,自己的革命道路依旧坎坷万分。

1938年底,全面抗战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征兵也纷纷拉开序幕。楚青联合其他女同学们,一同找到新四军的报名处。她担心会被父母带回去,于是改名“詹永珠”为“楚青”。

从这刻起,楚青不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而是红军队伍中一名普通的女战士。因为她接受过文化教育,很快被分配到指挥部机要部门进行文员工作。

图源网络

因为接触到司令员等我党的高层将领,所以楚青也经常能获悉前线的战报,心中更加坚定革命的道路。不过,相比于革命事业上的成就,让她最意想不到的是,收获到幸福爱情。

粟裕三次告白,换的楚青真心以对

1939年的某一天,楚青正专心致志地进行速记员的工作,突然察觉到身后传来炙热的视线。她不由得望去,发现粟裕正紧紧盯着她,还说:“这位女同志,你愿意和我一起工作吗?”

原来,粟裕被任命为江南指挥部的副指挥长,而指挥长则是陈毅。因为日常事务繁琐重大,他便来到指挥部挑选合适的文书人员,一眼看中楚青。

粟裕

得知粟裕的来意后,楚青激动地点头,而后羞涩地说:“首长,您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那时的她只当这是粟裕信任自己而交给的一项重要任务,却想不到,粟裕已经一眼万年,对她情感深种。

图源网络

在之后的日子中,楚青将全部身心都灌注到这份工作中,粟裕好奇这个女孩为何如此努力,询问原因。她却有一番出乎意料的回答:“我希望这番优秀表现能被首长看到,让我有机会参与的前线作战。”

“只要有心,在后方与前线所做出的贡献区别不大。关键是你都能始终如一地坚定信念。”

图源网络

粟裕的话,让楚青彷徨不安的心情逐渐稳定下来。不过,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这位在战场上大杀四方的大将军,已经对自己情根深种。

因为前线战事吃紧,粟裕来不及与楚青进行更多的交流,就要奔赴战场。不过,越是险象环生的环境,粟裕越无法控制对楚青的思念,决定写信告白。

图源网络

要知道,虽然革命队伍中思想先进,但是,面对粟裕如此大胆的求爱方式,楚青没有丝毫欣喜,反而脸色大变,推脱道:“我是一个普通的女战士,人家是带兵打仗的将军,这不合适!”

粟裕被拒绝后难掩失落,但也理解楚青对自己感到陌生,不敢轻易接受告白的原因。他说:“爱情是自由的,楚青与我没有情感,不愿意谈恋爱,我不能责怪她。”

图源网络

不过,粟裕并未就此放弃,而是对楚青展开“温水煮青蛙”似的追求,后来,楚青转到机关单位进行工作。两人接触的机会也由此增加,很快,粟裕又进行第二次“投石问路”式的告白。

“你应该明了我的爱意,自上次被拒后,我依旧放不下你,你愿意和我在一起吗?”

粟裕

“首长,我当然懂你的心思,但当下国难当头,顾不得儿女情长,我无法答应你的告白。”

楚青心中的家国大义,远远高于儿女情长。不过,这却让粟裕更加钦佩其精神,心中的仰慕之情也越来越多,说道:“我们先交个朋友,共同学习与进步。”

粟裕

在之后的接触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粟裕,让楚青冰封已久的心,逐渐有了松动。特别是在1940年的黄桥战役中,粟裕凭借绝佳的军事能力一战成名,也成功俘获楚青的芳心。

“我想我是爱上你了,从你上战场杀鬼子时,我就时时刻刻不在担心你的安危。”

粟裕

楚青的这番话,令粟裕激动不已。1941年,两人在新四军一师司令部内举行简单的婚礼仪式。英雄成功抱得美人归。

不过,对于抗战时期的革命夫妻而言,聚少离多是常事。特别是粟裕这样指挥部队作战的军中大将,面临九死一生的险境更是数不胜数。

粟裕

那时,只要粟裕出征,楚青的一颗心就会提到嗓子眼。而粟裕清楚妻子的担忧,从来只是报喜不报忧。在两人各司其职,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后,终于迎来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与楚青继续携手共度。在粟裕晚年因为头疼病而寝食难安时,楚青不厌其烦地为其煮药,贴身照顾。

粟裕

可惜,两人的相濡以沫,终究抵不过命运的捉弄。

1984年4月初,粟裕因抢救无效,因病逝世,77岁的人生画上句号。然而,他留给妻子楚青的悲痛远不止丧父之痛,还有骨灰中那三颗弹片的痛苦遗物。

一生战功赫赫,却留下致命病根

图源网络

要知道,粟裕被誉为“铁匠司令”,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畏生死,几乎每次战役中,都是身先士卒地冲在前线。但是,辉煌战绩的背后,也存在无法与他人道的危险。

据统计,粟裕从普通士兵到开国大将中,一共受过六次重伤,而骨灰中的三颗弹片则是他在第二次国共革命时期中,留下的顽疾。

1930年2月,国民党唐云山带领十八旅进犯赣南苏区,粟裕组织新四军与其在武汉与水南展开作战。

图源网络

在激烈的战斗中,敌方投来一发炮弹,粟裕躲闪不及,被弹片所伤,血流不止,却依旧指挥:“别管我,继续战斗。”话音刚落,他就重重地倒在地上,被送到后方医院接受诊治。

当医生看到粟裕的伤情时,不由得捏了一把汗,说:“医疗水平有限,再加上医疗资源缺乏,我只能尽量取弹片,不过无法保障其颅内是否有残留弹片。”

粟裕

三个月后,粟裕自以为身体无碍,继续投入战场。不过,谁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有三片弹片继续留在他的脑袋中,这也是导致他头疼不已的病根。

建国后,虽然医疗技术得到发展,但粟裕却忙于国家建设的工作,再加上从未往战伤方面考虑,自以为自己年岁大,整日被公事所累而导致的头疼。

图源网络

直至火化后,相关人员才从其颅骨中发现那三片弹片,楚青见状再起悲痛之心,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虽然是丈夫粟裕的遗物,但楚青也清楚其具有的历史意义,捐出一块弹片,赠送给中国军事科学院史馆。而剩下的两块弹片,则作为丈夫的象征,与她相伴余生。

图源网络

2016年,楚青在北京病逝,与粟裕一同,被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他们生相守,死同穴,算是那段真挚的革命爱情的典范。

后记

“时晴时雨正清明,万里送君伴君行。宽慰似见忠魂笑,遣怀珍惜战友情。惟思跃马挥鞭日,但忆疆场捷报频。东南此刻花似锦,堪慰英灵一片心。”

这是楚青在生前经常摩挲弹片时作下的词,足以见其对粟裕的感情之深。而她的一生,从勇敢投军,到接受粟裕的爱意,既坎坷,又传奇,将无限的佳话留给世人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