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涛:越狱三次的“死刑犯”,靠一招改命,存活至今拿专家工资

2025-09-20 13:02 来源:健乐园 点击:

李红涛:越狱三次的“死刑犯”,靠一招改命,存活至今拿专家工资

如果说谁是中国死刑犯中的“牛人”,那一定是李红涛。

越狱三次被逮捕,多次被判死刑,但他却没有死成,存活至今。不仅如此,他还享受着国家发放的高薪酬,过着舒舒服服的生活。

让人好奇,李红涛到底是用什么方法逃过“死劫”?又凭什么能让国家为他发放薪酬呢?

在1992年,李红涛这个名字,突然跃入公众视野,他的行为让社会震惊,更让法律界感到深深地忧虑。

这一年,他因诈骗犯罪被警方逮捕,他人生轨迹走向犯罪深渊,也是他日后成为死刑犯的重要转折点。

在被捕后,李红涛并未表现出应有的悔过和自省,反而滋生出一股叛逆和冒险的情绪。

他选择了越狱这一极端行为,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他的越狱行为不仅狡猾而巧妙,更显得胆大妄为。

更离谱的是,他不仅成功越狱,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竟然公然抢夺警车,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对社会公共秩序的严重挑衅,也展现了其极端恶劣的犯罪心态。

李红涛的越狱和抢夺警车的行为,无疑加重了他的罪行。

他原本的诈骗行为已经触犯法律,而他的越狱和抢夺警车的行为更是罪上加罪。

面对如此严重的犯罪行为,法院在1993年对他进行了数罪并罚,最终当庭宣判了死刑。这一判决既是对他个人犯罪行为的严惩,也是对社会公共秩序的坚决维护。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马上就要被枪决的人,却在前一天被通知“暂缓死刑”。他到底做了什么?会和法律会对他网开一面?

李红涛能够逃过一劫,还要归功于他身上扎实的知识功底。若不是人聪明,又见多识广,他可能早就命丧黄泉了。

60年代中期,他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区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在中学时期,他便凭借敏锐的思维和扎实的数学基础,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的殊荣。

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数学天才,如果加以培养,必然是国家栋梁之材。

高考时,李红涛以优异的成绩被浙江大学电子系录取,这标志着他正式踏入了高等教育的殿堂。

在浙江大学的学习生涯中,他更是如鱼得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同学们眼中的学霸。

1988年,他毕业后随女友到昆明,并被分配到昆明电阻二厂工作。不久后,他与女友结婚。

然而,家庭的开支日渐增长,电阻厂的工资少得可怜,根本无法维持两人的开销,为了让妻子有钱花,他决定辞职创业。

不久后,他与朋友一同创办了一家公司,启动资金的匮乏却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面对这一困境,李红涛心中的邪念开始滋生。

他利用自己在电子领域的高超技术,竟然复刻银行的印章,从银行盗取8万元巨款。

银行起初并未发现,是在李红涛第二次做同样事情时,银行才察觉,并且报案。因为那个年代的网络并不发达,抓李红涛用了长达一年多的时间,警方终于找到足够的证据,定案。

李红涛的行为虽短暂地缓解了他的经济困境,但让他陷入了更深的道德和法律漩涡。

他的这一错误选择,不仅毁掉自己的前程,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遗憾。

逮捕后,妻子曾多次探望他,李红涛很爱妻子,为了见到妻子一面,他再次胆大妄为,直接越狱。

在被押送前往拘留所的途中,他敏锐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寻找着逃脱的契机。

终于,在民警用餐的间隙,他利用自己深厚的物理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巧妙地解开了手铐,像一只狡猾的狐狸般从民警的眼皮底下溜走。

逃脱后的李红涛,心跳如擂鼓,但他并未因此慌乱。

他冷静地回到家中和妻子相拥,妻子不忍他再去坐牢,便迅速收拾行李,让他继续逃亡。李红涛和妻子依依不舍的分别,最终踏上火车去了贵州,他想要在大山里躲避一段时间。

逃亡的日子并非想象中那般轻松。李红涛深知自己的处境,因此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谨慎。

在逃亡一段时间后,他再次被警方逮捕,并被关进了监狱。对于李红涛来说,监狱的围墙并不能阻挡他追求自由的脚步。

在监狱中,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胆识,竟然收买了几名狱友,与他们一同开始了秘密的挖洞行动。

他们利用夜晚的时间,小心翼翼地挖掘着通往自由的隧道。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挖通了一条通往外界的通道。李红涛借此机会再次逃脱了监狱的束缚。

逃脱后的李红涛更加肆无忌惮,他多次偷盗车辆,甚至包括警车。

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1992年11月,他最终再次被警方抓获,结束了他的逃亡生涯。

三次越狱失败,李红涛的行为一次次的触犯法律,从判刑十余年,最终变成“枪决”。

可谁能知道,他居然会在最后关头,发明出“无刷电励磁电机”,逃过一劫。

其实在坐牢期间,他一直有发明“无刷电机”的构想,李红涛向管教民警提出做实验的要求,并得到了监狱领导的特批。

监狱为他提供一间监舍作为实验室,尽管实验条件简陋,但这是他开始潜心研究的起点。

在判处死刑后,他也没有放弃,而是申请二次实验。

当时,云南省电器科学研究所的几位专家被请到监狱,和李红涛一起实验,终于在死刑前一天,他做出无刷电机模型。

随后,监狱帮助他申请专利,并且延缓死刑。

1995年,李红涛发明的“无刷电励磁电机”,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和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

这一重大发明不仅证明了李红涛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为他未来出狱做出贡献。

虽然他是在坐牢,但他的牢房和其他人不同,里面摆满各种书籍,还有他研究的草稿。

似乎,监狱成为他专心研究的实验室,在之后的十四年里,他先后研发出6项专利,其中3项对监狱的改造起到很大的作用。

李红涛所在的昆明监狱,更是在他的改造下,90年代晚期已经荣获全国模范监狱之一。每发明一项专利,他就会减少几年,2009年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走出监狱。而他靠着自己的专利,更是拿上国家给予的高薪,实在是让人羡慕。

结语:

能够从一个“死刑犯”,变成“科学人员”,李红涛的人生堪称传奇。

据说,他在出狱后,昆明好几家电子厂都在抢着要他去研发东西,而李红涛也同时担任好几家公司的科技顾问。

后来,李红涛的消息渐渐没有了!但大家相信,凭借着他那优秀的头脑,肯定是活得风生水起,在自己的电子界发光发热。